净土教主第一 阿弥陀佛
阿弥陀佛。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,梵语‘阿弥陀’,中文称‘无量’,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、寿命无量,所以号阿弥陀,按《无量寿经》之记载: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间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,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间自在王佛说法后,内心充满愉悦喜乐,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。放弃国土捐舍王位,出家作沙门,名为法藏’。恭敬前往世自佛处所,请求佛陀开示说法,当时世间自在王佛,给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,及其世界中天、人之善恶行谊,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,并应法藏比丘之愿,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。
当时法藏比丘,听闻佛所说的庄严清净国土,并且承佛大威神力亲眼目睹之后,起发无上殊胜的愿力。此时法藏比丘心地清净寂然安定,心意无所执着。以长达五劫的时间,思惟修习选择摄取了庄严佛国利益众生的清净行愿,如是思惟修习之后,亲往世间自在王佛处所,禀白佛陀:“唯愿世尊不舍慈悲倾听思察,如是我所发的誓愿,今日应当完全地表露说明:
一、国无恶道愿。二、不堕恶趣愿。
三、身悉金色愿。四、三十二相愿。
五、身无差别愿。六、宿命通愿。
七、天眼通愿。八、天耳通愿。
九、他心通愿。十、神足通愿。
十一、遍供诸佛愿。十二、定成正觉愿。
十三、光明无量愿。十四、触光安乐愿。
十五、寿命无量愿。十六、声闻无数愿。
十七、诸佛称叹愿。十八、十念必生愿。
十九、闻名发心愿。二十、临终接引愿。
二十一、悔过得生愿。二十二、国无女人愿。
二十三、厌女转男愿。二十四、莲花化生愿。
二十五、天人礼敬愿。二十六、闻名得福愿。
二十七、修殊胜行愿。二十八、国无不善愿。
二十九、住正定聚愿。三十、乐如漏尽愿。
三十一、不贪计身愿。三十二、那罗延身愿。
三十三、光明慧辩愿。三十四、善谈法要愿。
三十五、一生补处愿。三十六、教化随意愿。
三十七、衣食自至愿。三十八、应念受供愿。
三十九、庄严无尽愿。四十、无量色数愿。
四十一、树现佛剎愿。四十二、彻照十方愿。
四十三、宝香普熏愿。四十四、普等三昧愿。
四十五、定中供佛愿。四十六、获陀罗尼愿。
四十七、闻名得忍愿。四十八、现证不退愿。
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,专一志向投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。其精进修行所感召的佛国世界,开阔广大无有障碍,超然殊胜独特美妙,其所建立的国土久远恒长,无有衰恼无有变异。于不可思议百千亿那由他年岁久远劫来,积极培植菩萨无量的福德胜行。从不生起贪欲之心、瞋恨之心、恼害众生的心。不起贪欲想、瞋恨想、恼害想,不着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。忍辱的力量坚固成就,从不计较抱怨一切劳苦。少欲知足,毫无染着瞋恨愚痴之念,心念住于三昧定意、恒常处于无为寂静,一切智慧通达无碍。没有虚伪谄媚邪曲之心,和颜悦色,柔软爱语,时时主动流露关怀问候的慈爱心意。勇猛精进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,从来没有懈怠疲倦。专意追求清净纯白的善法,惠赐利益一切众生。恭敬三宝奉事师长,无上地庄严自我之身心,具足种种福德善行,令一切众生,功德利益皆得成就。
安住于空、无相、无愿三解脱门,不假造作不起妄念,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,远离所有粗恶低俗、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。修习一切柔软爱语、自利利他,人我兼利的善行。放弃国土舍离王位,摒除财色的欲望,亲身实践六波罗蜜,亦教他人行六度万行。无穷尽的时劫以来,积功累德。随其所转生的地方,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,无量的珍宝库藏,自然显发应现。教化安立无数众生,住于无上正觉真实解脱之道。或者示生为长者居士、富豪家族、权贵种姓。或者示生为剎利国君转轮圣王。或示生为六欲天天主、乃至大梵天王。常以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四事供养恭敬诸佛世尊,如是的功德多得无法称叹记数。口中之气芬芳洁净,有如青莲花香。身上的毛孔,散发出栴檀香味,其所散的香气普遍熏染无量世界。容貌颜色端正无缺,身相完好殊胜美妙。手中常常自然生出无尽的宝藏、衣服饮食、珍妙华香、彩画宝盖、仪杖旗帜等装饰物品。如是等事超过一切世间诸天人民的功业福德,于一切法得大自在。
法藏比丘今已成佛,现在西方,距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国土的地方,这个佛国世界的名字称为‘安乐’,自从法藏比丘成佛以来,已经过了十劫的时间。
又根据《悲华经》说:“往昔过恒河沙数不可数千万亿劫的时间以前,有一个世界称为‘删提岚’,劫名‘善持’。其中有一个转轮王名叫‘无诤念’,于宝藏如来处,发菩提心,期愿摄取庄严的净土。佛即为他授记,从此向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,有尊音王如来的世界,在那个世界过一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,进入第二个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内,此时的世界,已转名为‘安乐’,你到那个时候当可成佛,号‘无量寿如来’。”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,依据《悲华经》所记载的誓愿,大略与《无量寿经》所发的愿相似。
《一向出生菩萨经》又说:“阿弥陀佛,在无量不可数时劫的时间以前,为转轮王的太子,名字为‘不思议胜功德’,年十六岁时,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之处,听闻到法本陀罗尼。在七万年中,精进勤奋修行学习,未曾睡眠,也不稍微卧倒休息。后来得遇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,于诸佛所说的法语,皆能听闻受持修行学习,厌离在家剃发出世,作出家沙门。作出家沙门以后,更于九万年中,修习此陀罗尼,又为一切众生分别义理显扬开示。一生之中,努力精进教化众生,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,发菩提心。积功累德,至不退转之地。”
《法华经》也说:“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,有十六位王子,皆以童子年纪出家而作沙弥。彼大通智胜佛既已成佛,说完《法华经》之后,即进入寂静的屋室,经八万四千劫。当时十六位王子菩萨,各个高升法座,为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四部大众,广泛说明分别疏通《妙法莲华经》的义理,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等众生。此十六位菩萨,其中一位即是阿弥陀佛,第十六王子则是我释迦牟尼。”由此可知阿弥陀佛,由本愿力,生起的种种殊胜德行,无量亿劫以来,从事于成就庄严清净国土的工作。现在只取这些经文,约略标示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庄严净土的大概内容,至于极乐世界中其它依报正报的事情,皆完备地记载于种种经典中,现今并不全部收录。
而关于往生净土三辈众生之差别,依照《无量寿经》所说:“那些能往生净土上辈阶位的人,都是舍离在家摒除爱欲,剃发出家而作沙门,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修习种种善业功德,以此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。像这一类的众生,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,立刻显现在此人面前,此人实时追随阿弥陀佛,往生彼国极乐世界。便于七宝莲华当中,自然化生,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。智慧通达勇猛精进,随其意念神通自在。是故阿难,若有众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见到阿弥陀佛,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,修行一切善业功德,发愿往生彼国净土。
其次,那些能以中辈阶位往生的是,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众生至诚深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,虽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净沙门,广大修习一切功德,然而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念无量寿佛,修习善行,奉持斋戒,兴建塔寺佛像,斋饭供养出家沙门,悬挂彩缯点光明灯,散种种华烧种种香,以此一切功德回向,发愿往生极乐净土。此人临命终时,无量寿佛化现他的庄严身形,具足一切光明相好,完全如同真佛一样,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显现在此人面前。此人实时追随阿弥陀佛的化身,往生彼国极乐世界,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。功德智能比前面的上辈者稍次一等。至于那些下辈往生的,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有人以至诚深心发愿求生极乐净土,假使没有能力作种种的功德,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注心意持念无量寿佛,乃至只有十念,念无量寿佛,发愿往生极乐净土。或者听闻到此净土法门甚深难信之法,欢喜信受至心爱乐,不生疑惑之心,乃至一念净心念阿弥陀佛,以至诚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。此人临命终时,梦见阿弥陀佛,也同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,功德智慧又比中辈的人稍次一等。”
评论曰:“诸佛的法身,遍满一切处,毗卢遮那如来既然如此,阿弥陀佛当然也是这样的。一切法从究竟上来说,根本没有清净与染污的差异,哪里还有所谓的东方西方之分别呢?然而在方便法门中,殊胜与浊恶的世界对于众生而言则有全然不同的感受。以凡夫之位而能够达到不退转者,只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才有办法如此,这并不是其它的佛国世界所能达到的。
五浊恶世的众生只要能够发起至诚恳切的心,十念念佛就能够功业成就了脱生死,那之间超过尘点劫的辛苦修行。我佛的大慈大悲,在此净土法门之中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。
我们何其幸运遭逢此等无上的广大法门,得以听闻阿弥陀如来殊胜宏大的本愿功德。如果还不能发起希有难得之心,生起欣慕爱乐的忆想思念,就如同背离慈父逃离家乡,徘徊于穷困险厄的漫漫长路,经过久远劫来漂流浮沈于痛苦的生死大海,却没有人能够慈哀救护,如此怎能不恐惧警惕呢? 怎么能够不勉力精进呢?”
(节录自节录自净土圣贤录卷一)
|